景区简介

望去,

青砖黛瓦与石头相砌的石木结构民居上,

挂着红椒、玉米、斗笠、蓑衣等农作物和农用物品,

墙体上,

人民公社、广阔天地大有所为等字样格外醒目。



来到这个“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小村庄,

——遂宁市海龙村,

这里的山水花草、匠心造物,

一切源自初心,自然汇聚,宛若天成。




当地人用自己的双手,

建造起海龙村的一草一木,

一起呼吸着乡村最纯净的空气,

一起享受着闲适的清晨与黄昏,

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示范乡村  振兴可为


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缺柴烧火的问题,海龙村大力发展沼气池,改良老旧沼气池,发起农村地区的“能源革命”,成为响彻全国的沼气建设高地。海龙村真实还原上世纪70年代村庄风貌,有着浓郁的乡村年代气息。

如今的海龙村已变身为“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和田园生活的理想村,随着村里发展形态的变化,村里人也过上了城市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近年来,海龙村将沼气文化和公社文化有效结合,在保留了乡村印记的情况下,推动生态农业与文旅商贸融合,激发了农村发展新活力,走出了一条以沼气文化发展为主导的乡村振兴之路。先后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生态宜居名村、乡村人才振兴市级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凯歌公社1974”项目依托共富之园”“凯歌公社”“幸福乡村”三大组团,我们以凯歌公社独特的沼气文化和公社文化为基础,结合海龙村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谱写出几代海龙村人不甘落后、吃苦奉献、敢闯敢创的感人乐章。



01 共富之园

艺术的缩影为党史教育营造学习氛围,以艺术之美传承党史之光。


“共富之园”组团运用雕塑、新媒体、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法,新建“精神丰碑、文化展廊、初心广场”等景观节点,打造生动的党史教育课堂。



02  凯歌公社

每一段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时那景都将在遗忘中重新拾起。


“凯歌公社”组团以“沼气”为媒,打造情景式博物馆,复建“公社老街建筑群”等具有时代记忆的动静场馆,布局“人民食堂、供销社、知青驿站”等建筑,在重构的环境中让我们一起回到公社文化时代。





03  幸福乡村


如果对过去事物的重构可以串联大家的记忆线索,那么旧物新创就是打开大家情感共鸣的入口。


“幸福乡村”组团通过复建“公社书院、海龙桥”等公共建筑体,布局“星空营地、鱼虾田趣、稻田迷宫”等20余个打卡体验点,沉浸式体验“村美民乐,智趣幸福”的湾居生活。





在海龙村,我们还将打造党建研学休闲亲子两条游线串联48个业态,体验内容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板块,从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以老卢手工坊为基础,开发了“践行红魂争先锋”“传承沼气少年志”“农科筑梦添新翼”“乡村振兴幸福路”等研学实践课程体系,为中小学生搭建亲近自然、贴近社会、体验生活的平台,助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04  年代记忆


一个地方的生活磁场,并不全然来自于我们对于未来的想象,也来自于那些美好而琐碎的细节。

食物是最能保留记忆与链接过去的媒介之一,人民公社食堂作为凯歌公社的美食载体,呈现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走进食堂,早在记忆中斑驳的70年代的记忆又栩栩如生;在这里,品尝绿色健康的食品,精神与身体都得到了抚慰。




小卖部、供销社同样是记忆里的重要场所,杂货铺重现了过去的购买场景,豌豆粑粑、麻花、油果子等幼时记的小吃都被陈列在店铺里,不禁唤起了小时候的记忆,仿佛与时间对话。




沼源茶舍是我们海龙村沼气文化的源头,泡上一杯盖碗茶在茶香四溢中感受闲暇时光,没有喧嚣,没有聒噪,你还能够看见两鬓斑白的老人在盖碗茶的氤氲缭绕中与他人追忆过往。





筑梦希望的田野

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近年来,海龙村不断盘活土地资源,深入推进雷竹、稻鱼、稻虾等产业发展,打造农旅一体新名片,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要把组织振兴作为保障性工程,建好“火车头”、选好“领头雁”、育好“排头兵”。


凯歌公社规划时采取跨村、跨镇联建方式,打破县界,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桥头堡作用。2022年3月,景区所处的海龙村荣获四川省级5A先进村党组织荣誉称号。




既然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那么就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凝聚人才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通过设立“乡情大使”,发布“招贤令”等方式,回引各方人才返乡创业,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有了人才,就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为了打破海龙村原有农作物产值产量低、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的问题,我们引进了先进的太空育种技术,也就是“搭乘航天器太空旅游”归来的种子栽种。有了这样先进的航天育种蔬菜基地,使得食品产量大幅提升,营养更加丰富。




同时,大地景观化、庭院果蔬化、农田田园化”成为实施乡村生态振兴的“海龙思路”。海龙村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游则游,种植了桃子600亩、524红苕300亩、水稻220亩等品种,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新路子,努力打造“品种优、品味佳、品相美、品系全、品质好、品牌响”的“遂宁产”。




好生态孕育着乡村发展的后发优势,干净无污染的农产品、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好景色以及那一抹渴望安详宁静的乡愁,蕴藏着人们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期待。


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千百年来,我们的乡村凝聚着令人难以忘却、浓郁深沉的乡土之请、人文之美。



海龙村积极探索沼气综合利用的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绘就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幸福画卷。筑梦,在希望的田野,追梦,绘乡村振兴画卷,圆梦,博未来产业兴旺。




生态农村看海龙,乡村振兴看今“沼”


凯歌公社·1974